“东数西算”利好培育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
发布日期:2022-02-02

近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伴随工程推进,未来将优化全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算力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充分释放算力需求,保障中国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经济的发展。

有助培育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

“东数西算”工程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和资源上的优势。首先,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适合探索和部署多种冷却方式。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资源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全年自然冷却时间较长,具有成本优势。其次,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充足,有利于大规模部署数据中心,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从底层逻辑来看,“东数西算”强调全局优化思维,由过去的单体、离散向现在的整体、协同方向转变。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启动,通过东部和西部的有效对接,利用西部地区算力资源承接东部地区算力外溢需求,建立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东西部走向的数据资源融合汇聚、流通交易。如此,可以逐步改善中国数据中心供需失衡的问题,促进算力的全国性调度使用,实现资源平衡,有助于培育中国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

同时,由于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较快,而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东数西算”是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数据中心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不言而喻,AI、云计算、区块链等应用的承载和运行都需要数据中心的底层支持。西部地区具有天然的资源和成本优势,数据中心建设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投资,助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还可以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撬动上层应用的引流和发展。

数据中心网络云化趋势将不断增强

与“西电东送”的电网、“西气东输”的管道类似,通信网络是“东数西算”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之一,为东西部算力基础设施提供数据传输通道。与水电资源调用不同的是,算力的调用对网络的要求是双向的。也就是说,网络不仅要实现东部数据向西部数据中心的传输,还要承载运算结果的反馈。

因此,提高网络吞吐,保障数据传输质量是算力供给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进而优化全国算力供需关系的关键。网络将由传统的为人服务,转变为数据中心服务,这是算力网络的关键所在。为支撑“东数西算”工程的开展,加强算力赋能实践,网络需要面向不同数据中心的互联场景和终端用户的数据中心服务场景,在跨区域间及区域内进行优化,不断提升网络可用性。

从产业实践来看,近年来,以算力基础设施为核心,网络不断优化调整,以适应“东数西算”等国家政策的要求,进而实现算力泛在可达、服务用户需求的目标。总体而言,产业实践经历了云网协同、云网融合和算网协同的发展历程,当前正处于从网络云化到算力可达加速转变的阶段,而算网一体则是其发展目标。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预计中国数据中心网络云化趋势将不断增强,数据中心算力设施与网络发展将进一步融合。同时,网络将不仅是保障数据传输的通道,也将由被动式的管道向敏捷式的服务转移。因此,网络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保障网络连接,还需要构建更高层次的弹性功能,可以迅速对任意状况做出及时响应,以支持新型业务模式的需求。同时,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也需要不断提升,以感知算力网络中节点的算力需求,并通过算法实现算力调度,为用户提供更为普惠的算力服务,全面实现算力在国家层面的安全可靠调度。

可关注全产业链发展机会

根据政策安排,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目前,腾讯云、阿里云、快手等都已经在“东数西算”算力枢纽节点地区布局或投产了数据中心。

从降本增效角度看,在这8个区域布局算力枢纽,企业运营总成本会降低,同时因为有规模效应,能够拉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数据中心的转型不但能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成本的下降,也会对新能源的使用和国家节能减排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业窗口。同时,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

具体来看,中国当前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总规模超过500万架,总算力约130EFLOPS。“东数西算”工程对数据中心设计、PUE、网络运维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满足相关标准,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公司可以充分把握“东数西算”市场机遇,关注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机会,如数据中心、网络、供配电设备、制冷设备、ICT设备、数据服务等市场。据国家发改委预计,这些数据中心的建设,每年将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