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数字化怎么搞?标准建设指南来了
发布日期:2022-09-14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提出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为标准化建设引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包括七个方面内容:基础与通用标准、数字基础设施标准、农业农村数据标准、农业信息化标准、乡村数字化标准、建设与管理标准、安全与保障标准。

图片

其中,乡村数字化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乡村产业、文化、治理、公共服务、环境监测等方面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包括:乡村产业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环境监测数字化等方面标准。

乡村文化数字化标准主要内容有三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等标准。具体为:


01.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标准


主要规范县级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媒体资源的整合,以及涵盖媒体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建设,促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果与新时代实践文明中心建设对接。


02.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


主要规范农耕文化、乡村文物、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创作、可靠保存及对外宣传展示。包括乡村数字文物资源库建设、乡村节庆文化资源采集整理、农村地区文物资源信息采集、乡村文化资源服务等标准。


03.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标准


主要规范农村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数字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乡村文化推广、培训的技术要求。包括农村数字博物馆平台建设、文化资源内容建设、乡村传统技艺培训等标准。

图片

人民网评:打造标准,推动数字乡村驶入快车道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近年来,一条条光纤铺设东西,一座座基站飞架南北,我国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直播电商、智慧农业、远程医疗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也要看到,时下不少农村数字设施缺乏规范体系,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没有统一标准,存在数据分散、平台无法连接、数据完整性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突出等问题,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低效运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引导数字乡村更好发展,对标准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人们对“一网通办”“一图统管”大加赞赏,正是因为标准化是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手段。就数字乡村而言,标准化在全面支撑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引领性、支撑性作用。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提升了算力、释放了潜力。但现实中,由于“三农”工作众多、面广、事杂,产业主体分散,一些数字工程难免流于表面;部门、行业、区域间缺乏统一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现象,会降低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整合数字技术,克服碎片化难题,让更多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形成集聚效应,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建设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必须夯实硬件基础、补齐软件短板。硬件方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石。规范光纤网络、移动宽带等基础服务,规范天空地一体化监测,规范气象、交通、物流等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有助于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基础。软件方面,数据资源、数据服务应该开展哪些工作,生产信息、经营信息应该如何收集应用,乡村产业、公共服务应该遵循什么标准,都关乎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的成效。《指南》对此均作出明确部署。提升数字支撑能力,同时完善配套规则,全面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就有了底气。

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很多标准并没有现成答案。从建设路径上,需要从标准应用、标准制定、标准修订、标准转化等方面下工夫;从标准层级上看,需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用多点突破,也需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研究同步实施;从参与主体上看,除了国家和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计划审批,更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研究论证;从标准内容上看,《指南》部署了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商等四方面重点任务,既是国家所需、人民所盼,更是工作所向、机遇所在。全域覆盖,全程用力,全员参与,相关标准才能全面开花,满足数字乡村建设需求,形成标准支撑和引领数字乡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进入新发展阶段,标准化工作无疑将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以标准体系建设补齐数字乡村短板,我们定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综合自网信办网站、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处仅做分享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